穿紫河上立了桥名牌的五座桥
作者丨曹先辉
桥名牌是桥的“身份证”,也是桥的文化内涵。譬如市城区的姻缘桥、七里桥、长胜桥、白马湖桥和三闾桥都有自己的故事,这些故事可以在桥名牌中简介,它能体现出这座桥的诗意与蕴藏。这样的桥名牌会给游人和市民一种文化上的享受,其影响不可小觑。
穿紫河是常德城区的市民最熟悉不过的一条河了,河上有头有脸的桥有9座,如今姻缘桥、七里桥、长胜桥、白马湖桥和三闾桥都立了桥名牌。今天,笔者就和大家说说这些桥名的故事。
姻缘桥:湘君与湘夫人来相会
此桥借神仙为对象,寄托人间真挚动人的爱情。
屈原在《九歌·湘君》和《九歌·湘夫人》中讲述了湘君与湘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。这对“洞庭配偶神”应“北渚之约”分别来到姻缘河畔相会,在苦苦的等候中,都在河岸边采集了杜若芳草准备赠予对方。然而,望断秋水却怎么也不见伊人。姻缘河河名与姻缘桥桥名均出自于此。
七里桥:在距府城七里处建桥
此桥始建于明代,2015年重建。
清嘉庆《常德府志》记载:“七里桥,府北七里驿道,水出浮山,径此入柳叶湖。明知县锺銮修。后圮,荣府承奉宋贵重修。”
此桥在三闾港、穿紫桥河、姻缘桥河交汇处,是常德城区著名的古桥。传说明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曾“城加三尺,桥修七里,街修半边”。其实所谓“桥修七里”只是在距府城的七里处建了这座桥而己。
长胜桥:常德会战的英雄桥
此桥位于朝阳路跨穿紫河的地方。原桥因规模太小未载入方志。相传为行善人捐修,人们祝愿他长生,便为此桥取名“长生桥”。
1943年常德会战时,中国军队曾在此桥浴血奋战,成功阻止日寇入侵,还在这里击毙日寇109联队的联队长布上照大佐。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,1958年长生桥被更名为长胜桥。此桥2013年重建,“三改四化”后融入穿紫河风光带。
白马湖桥:白马湖平秋日光
此桥跨白马湖,故名。传说远古时期的蚩尤去世后被人们安葬在这里,并杀白马祭祀,故名白马湖。
清嘉庆《常德府志》记载:“白马湖:府西七里。”唐代刘禹锡有《采菱行》诗:“白马湖平秋日光,紫菱如锦彩鸳翔。”这是刘禹锡被贬谪朗州(常德)任司马时所著佳作中的一首,是留给穿紫河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。此桥2006年建成通车,“三改四化”时重建。
三闾桥:诗人屈原垂钓处
此桥因青年路跨穿紫河水系的三闾港得名。战国时期,曾任楚国三闾大夫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到常德,他常到这里垂钓解忧。后人将他掌竿垂钓的地方称为三闾港。
上世纪60年代末,为适应战备需要,人们在这里建成一座木桥,称为战备桥。1975年改建钢筋混凝土桥时,更名为三闾桥。1986年重建为宽26米、长90米、跨径25米的钢筋混凝土支架桥。
[来源:常德晚报]